【新春走基层】
易地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
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
正月初三,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内,一个个喜庆的大红灯笼高高悬挂,随风摇摆,将小区装扮得格外喜庆。
正午时分,走进小区住户李琼林家,只见窗明几净、一尘不染,阳光铺洒在客厅内,暖意融融。
“我们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只需要掏1万多就能住上,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屋内,李琼林笑着说。
李琼林是会宁县平头川镇居民,2019年,她和家人从镇上搬迁到县城里,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。
刚开始,李琼林在药房工作,2023年9月,她应聘成为会宁县会师镇文昌社区副书记,负责社区的党建工作。
“在县城里有了安定的住所,现在又有了稳定的工作,日子越过越红火了。”李琼林高兴地说。
无独有偶,同样是搬迁户的杨慧萍去年6月在小区里找到了工作,主要负责入户调解家庭矛盾、进行政策宣讲解释、帮助老人缴纳暖气费等日常工作。
“家里有3个小孩,现在既能工作又能照顾孩子。”杨慧萍说,“两个孩子都在会宁县文昌小学读书,从家里步行5分钟就能到,很方便。”
钟鼓楼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有1267户6271人,居民来自24个乡镇142个村子,如何让每一户家庭住得稳、过得好?
保障小区居民就业增收是第一步。
“我们每月通过上门走访、入户核查、电话摸排等方式,对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、失业情况进行实名登记,准确掌握劳动力的性别、年龄、学历、就业失业状况、技能水平、培训需求、求职意向、就业创业意愿等信息,有针对性地向群众推介岗位信息,确保搬迁群众能够充分就业。同时,组织开展蔬菜大棚种植、肉牛肉羊养殖、家政服务、挖掘机操作、手工艺制作等培训;邀请县内龙头企业,定期进入安置小区开展专项招聘,引导搬迁群众报名应聘,多种手段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增收。”会宁县易地搬迁办公室主任周彦龙说。
如今,搬迁群众户均就业人数为1.5人,实现了家家有工作,户户有收入。
在小区旁边,文昌社区政策咨询和业务代办点的牌子格外醒目。
“我们专门在安置小区旁设立代办点,居民可以在这里登记社保服务、办理就近入学、申请法律援助、劳务培训等一系列需要办理的事项,社区工作人员会和相关部门进行联络沟通,第一时间办理后将结果反馈至办理群众。”代办点工作人员柳海说。
在小区对面,就是能容纳500人上学的幼儿园;步行5分钟,是能容纳4000人上学的文昌小学;步行不到10分钟,是能容纳2000人上学的思源中学。
“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都是和安置小区同步建成使用,搬迁群众孩子的上学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。”会宁县会师镇文昌社区副主任刘伟强说。
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,小区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。
下午,小区里鼓声阵阵,社区社火队正在排练社火。自腊月二十开始,安置小区所属文昌社区居民组成社火队,舞长龙、耍狮子、扭秧歌、唱秦腔,为小区居民献上精彩表演,引得众多居民驻足观赏。
53岁的杨玉海已是第三年参加社火演出。“大家表演的积极性特别高,今年有近100人参加社火队。”杨玉海说,“通过表演、观赏社火,大家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,居民也更有凝聚力了。”
“正月初六我们的社火队还要去商铺、超市、餐厅等各个地方进行演出,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。”杨玉海说。
“我们将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各项扶持工作,定期对易地搬迁安置户开展就业服务,多措并举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,让搬迁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”周彦龙说